雷雨澆不熄孩子們的玩興,也沒有多少人因此中斷遊戲,身在騎樓下,好像多少給人一種「山中無甲子」的無憂無慮,不管外面的世界發生了幾回震動,朝代更替已經從這家又輪到了誰家。

我的童年是在騎樓下度過的。那個年代,騎樓是孩子們的領地,連大人都默認了這一點,因為當他們要找人的時候,也許要孩子跑個腿,或是買把麵線、醬油膏,或是到誰家裡把推牌九、搓麻將的爸爸叫回來作工,母親們都知道他們的孩子除了騎樓沒有別的去處。

if (typeof(ONEAD) !== "undefined"){ONEAD.cmd = ONEAD.cmd || [];ONEAD.cmd.push(function(){ONEAD_slot('div-inread-ad', 'inread');});} 母親們當然是就近使喚她們的大女兒、二女兒,於是姊妹們就聯袂現身在騎樓下,隔著幾尺距離,口授她們從母親那裡領下的聖旨,但她們沒清楚說的是,母親到底是叫誰去辦。騎樓下一身臭汗的男生也不太爭這個,他們氣的是姊姊們站在那裡不走,別的玩伴不時斜眼瞅看,讓人不自在,賭局爭勝的氣氛就完全走調了。於是男孩只好匆匆收場,臨走前沒忘記賭具、籌碼一把抓,「等我一下下,你們先玩,我很快就回來!」留下來等的人兩只眼睛像望斷秋水,無神地隨著男孩的背影漸行漸遠,但還不到轉過街角的地方,他們就移情別戀似地向袖手旁觀的人群尋找新的玩伴。

騎樓下的遊戲場

小學五年級以前,每天下課以後,我總是出現在騎樓下,不一定玩什麼。

有時候一陣子流行「伊尪仔標」,有時候大家一律彈起彈珠、敲酒瓶蓋。有時候孩子們會把珍藏在家裡、放著陰乾了幾天的泥球(「安門投球」)拿出來硬碰硬,剪刀石頭布猜拳決定誰上誰下,猜贏的把泥球量一個巴掌高(手掌全張,從拇指尖到小指尖的距離),讓自己的球自由落體往下砸對方的泥球。眼看著自己費心捏製的泥球(要把泥巴、沙土,偶爾摻幾粒碎石子,和水捏得又結實又圓,需要一點技巧),被砸出一道大裂縫,有些人的眼睛幾乎要泛出了淚光。

玩得更狠的,還可以把球的高度上升到站立時眼睛的位置,有一米多,瞄準了才往下放手。這有點像處以極刑,只是很難說一定誰倒楣。偶爾你會遇到那種興奮過了頭的人,一個失準,從他站的高度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泥球在該被砸爛的泥球身上一擦而過,直接摔到地面。而那個原本一臉叫苦等待被用刑的人,這次眼睛仍然泛出了淚光,只是多了停止不下來的連續狂笑,「是你自己要那麼高的,報應啦!」旁邊看的人也沒有人同情,大家跟著笑,一邊還誇張地撮口大叫「哇哈哈。」哇哈哈,報應啦!

無用的保值標記

有時候一陣子流行「尪仔」,一種塑膠壓模作成的小圖樣,小的有些作成香蕉、茄子一類的蔬果,比指甲片還小,大的也有超過整張手掌的,像關公、孫悟空,這樣一「仙」大的,可以抵得一百五十「仙」小的,或者更多。尪仔上面並沒有標示它們值多少,但是要換算它們一點都不困難,也從來沒聽說有誰對這個有過爭議。

尪仔要完整才算數,一仙有破損的缺角尪仔是沒有價值的,不過要是只在邊緣的地方有一點小磨損,大家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者自動給它貶值一下,打個折扣來抵算。最沒救的是尪仔上部的那個小圈圈破了、斷了,那就等於宣判這仙尪仔從此退出江湖。一個沒有了小圈圈的尪仔,就算主體部份沒有任何缺陷,也不會被承認具有籌碼的資格。一個沒有了小圈圈的尪仔只能擺在家裡自己供起來欣賞,成了純粹的裝飾品,除非是拿來騙更小的小孩。騙成了就是現賺,人們只會笑那些被騙的人活該笨。

話說回來,尪仔上部的那個小圈圈到底有什麼作用?理論上,應該是給人穿線懸掛起來作吊飾,不過我沒有看過誰真正那樣子用,因為對大人來說,這尪仔實在太幼稚,而對小孩子來說,純觀賞的吊飾又是全然不需要的。就這樣,一個毫無作用又十分脆弱的小圈圈,成了一仙尪仔保命、保值的標記。

勾住縫線的尪仔

尪仔的玩法也簡單到可笑,就只是放在地上用指尖輕彈,只要把對手的尪仔蓋住即使是一丁點就算贏了,但是如果你彈指過去,卻讓自己塞在下面,教對方的尪仔壓在你的尪仔上面,那你就輸賠了這一仙。因此兩方對陣的時候,總是把立體浮凸的一面朝下,讓尪仔獲得一個翹起來的弧度,讓別人多一個自殺的機會。尪仔的另一個用處,則是單純地作為其他遊戲的籌碼。

尪仔其實很扎人的,不好隨身攜帶。但是那個年代裡,好像沒有人想到出去玩尪仔還得另外裝一個袋子,都只是一把抓進褲子口袋,任由它們在那裡摩擦,不時穿刺著鼠蹊部。而當要把它們從褲袋裡取出來,又得費多少事,因為它們總是勾住褲袋邊緣的縫線。於是在騎樓下,你很容易看到一群小男生,嘴巴嘟起來,身體歪向一邊,有耐心又沒耐心地掏出絞繞在一塊的尪仔,偶爾不經心地背出一句三字經。

其他時候還分別流行過:不用道具,只要在地上畫格線就行了的奪寶、過五關,也有女孩子愛玩的跳房子;或者跳馬、手殺刀、騎馬打仗、坐轎打仗(兩個人用雙手交叉成井字形,另一個人跨坐上去)一類的戰爭遊戲;或者民俗性的踢錢仔(踢毽子)、打干樂(打陀螺),和同樣是女孩子愛玩的撿沙包;或者是高技巧性的用空罐頭罐(比較高一點的飲料罐最好,例如津津蘆筍汁,去掉其中一邊的蓋子)迅速掃過地面,趁勢括撈起小石子,可以一次一顆,也可以一次幾顆,甚至一整排。技術不到的人常常會把小指頭的指節處磨破。

鐵製髮夾射飛鏢

另外一種稍具危險性的遊戲是射飛鏢。飛鏢用女孩子最陽春的一字型鐵製髮夾作成,把兩股緊緊夾住而稍短的一邊從中間往外折彎,然後在髮夾的根部用橡皮圈綁上燒香後剩下的小木段,再加一綹撕裂分叉的尼龍繩,然後把鏢頭(髮夾較長的另一截)就水泥地面兩邊磨尖,飛鏢就成了。射飛鏢的時候,把折彎的部位扣住用由拇指、食指撐開的一條橡皮圈,半像彈弓、半像弩箭一樣,往後拉緊,放手將飛鏢射出去。這樣的飛鏢殺傷力是很驚人的,當然不能對射,通常是在一扇木門上用粉筆畫出一圈圈標靶,有不同的計分,從遠遠的另一條界線外朝門靶發射飛鏢。

這個遊戲之所以危險,因為小孩子並不總是遵守遊戲規則。有一次我跑向木門才要拔出我的飛鏢,後面不曉得誰的飛鏢跟著就射了過來,毫不含糊地斜插進我的後腦頭皮上,晃了兩下沒掉下來。現場大家嚇了一跳,每個人都跑過來看,又不曉得是誰順手就把鏢拔了出來,只流了兩三滴血,不知道又是誰拿出手帕,很快壓住了傷口,一點一點地把血吸乾。然後就聽見年紀長不了幾歲的大孩子開口訓人了,「你們不要亂射啦!有人去撿飛鏢的時候不要亂射啦!」於是就有人被推了一下,他隨口應聲說道,「又不是我!」還有一次也是我被飛鏢射到,這次換成了喉嚨靠近聲帶的地方,還好同樣只是皮肉傷。

這種事現在回想起來好像很恐怖,其實當時自己一點都不害怕,別人更不怕。而「中傷」的好處是,作為補償,你擁有一個小小的特權,在大家同意下,多發射個幾次。雖然不能說這樣的特權對於受傷而言是值得的,但你還是能夠感受到,在你享受特權時,別人投來的羨慕眼光。

雨中無慮的少年

有時候人在騎樓下玩,不知不覺卻下起了午後雷陣雨,是那種驚心動魄的,雨聲比雷聲還響亮的大雨。不過雷雨澆不熄孩子們的玩興,也沒有多少人因此中斷遊戲,身在騎樓下,好像多少給人一種「山中無甲子」的無憂無慮,不管外面的世界發生了幾回震動,朝代更替已經從這家又輪到了誰家。唯一討厭的是,大雷雨把那些原本避走騎樓的人(因為這是我們的地盤啊)統統趕了進來,現在他們都高舉著傘,到處留下無情的水珠。只有這個時候你才會意識到,騎樓原來是大家的,我們霸占一時的騎樓,這一小塊英雄少年用武之地,原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涉足的。就像行走江湖,實力才能贏得尊重,而我們不過是一群初出茅廬的小鬼,連旁門左道都談不上,碰到那些被雨勢觸了霉頭的、連個江湖綽號都沒有的大惡人咄下的幾句罵語,「X你娘,還不回去!」我們只有認分,低著頭收拾起各人的家當,換到偏僻一點的角落。

騎樓確實是大家的,我一點也不反對。/但騎樓又確實也是我的童年的。

我該往天空中的哪個方向/尋找鵜鶘星雲?

在北美洲星雲的東岸/人們說,你不可能錯過/她半闔的翅翼張開了有三十光年/在一千五百到兩千光年的遙遠之地/從喉囊中吐出一顆又一顆/熱舞如佛朗明哥的迷魅恆星

人們說,不就是IC 5070/就在天鵝座裡面/你看她深陷的眼窩/一臉憂傷,側望著北美洲/一道高能的宇宙光射在她多骨節的長頸上/閃耀的光芒衝向了腦際/像要把她捉弄到形神俱裂

不過我不擔心/再過幾百萬年,鵜鶘星雲/雖然再也不會是今天的鵜鶘星雲/但她由雲氣幻化成形的身影/將和她所生出的恆星/又一次帶來夜空的想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ginayul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